這幾天,琉園博物館來了一群原住民朋友進行琉璃珠教學及鑄造玻璃的學習,去年底他們已經來進行幾天玻璃專業課程,而這次是第二次到訪;二次的相遇,對臺灣原住民文化非常喜歡的Joy漸漸與他們熟悉,每次的交集就會發現這一群成員包括阿美族(美英)、排灣族、達悟族(飛魚)…等的原住民朋友,彼此相互扶持不管是在工作上、生活上,反而比我們還共生相融。反觀,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,雖不在職場上仍感受到職場間的假情假意、權利鬥爭。
與琉園的駐館計劃應該會於八月份結束,不管前面用心經營與未來的結果,只期望博物館能以如原住民朋友們開闊胸懷的進駐計劃,持續扶持一些臺灣新一代的玻璃創作者繼續向前;臺灣已經很小了,國際間真正熱愛玻璃這個素材的朋友亦不多,可是在國外的”玻璃圈”反而更彼此提攜;就如臺灣的玻璃產業也漸漸沒落與外移,許多新竹的老師傅們,也感嘆技術傳承與新一代難尋,那此時,不是更應該讓技術可以新舊激盪,讓老一輩專精的技術與新一代的創意結合,用火花去取代斷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